武汉冲刺年内建成两条地铁线
在长江江底30余米深处,巨型“地老虎”正全力掘进;在武汉花山,地铁19号线隧道已悄然穿越严西湖;在武昌南片区,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5号线二期)正在进行联调联试……连日来,武汉地铁数百个工点掀起大干热潮,全力冲刺年度建设目标。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市城建局获悉,今年该市计划实施地铁项目共13项,总里程182.8千米,建成5号线二期和19号线。
盾构机顺利穿越长江大堤
6月3日上午9时,亚洲最长城市地铁环线、武汉地铁12号线再传捷报——在科普公园站至丹水池站过江区间,“江城卓越号”盾构机顺利推进到第540环,成功突破1080米,安全实现了盾构机始发、穿越长江大堤等两项一级风险源。
在科普公园站工地入口,陈列着一排盾构机更换下来的刀具,直径平均约45厘米,形态各异,好比是盾构机的“牙齿”,盾构机在地下掘进,就靠这些牙齿一点点“啃”下岩石、泥土、砂砾等障碍,确保盾构机顺利推进。
“可别小看这些刀具,就这么小小一把,价值两三万元。”施工方中铁十四局项目经理任如华介绍,这些刀具根据功能不同,分为滚刀、刮刀、撕裂刀等,它们被有序地安装在盾构机刀盘上,施工中互相配合,“啃”下硬骨头。
该盾构机开挖直径达到12.55米,高约4层楼。刀盘一次性安装刀具206把,“因为地质复杂,刀具磨损很快,目前我们已经更换了350把刀具,相当于先后花费近千万给盾构机换了350颗牙齿。”任如华打趣说。
极目新闻记者通过施工楼梯进入地下隧道,已经成型的隧道非常壮观,隧道管片拼装整齐,严丝合缝。
武汉地铁集团业主代表周珣介绍,管片施工是地铁施工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它的质量直接决定地铁隧道的安全,不能有丝毫马虎。
一片管片重达13.5吨,在隧道内,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了一台专门运送管片的双头平板车,首尾都有驾驶舱,进退自如,可以解决车辆在隧道里调头难题。
科普公园站到丹水池站区间长约4公里,是目前国内在建的最长穿江地铁隧道。12号线是武汉首条地铁环线,也是亚洲最长城市地铁环线,全长59.9公里,设站37座,线路两次穿越长江,一次穿越汉江。
“最快”地铁计划年内通车
“现在我们区间掘进任务已经完成98%,胜利在望!”6月4日上午,在武汉地铁19号线8标古架山站,施工方中交一公局项目书记殷华斌兴奋地说。
该标段盾构施工从古架山站至武东站,全长3.2千米,其中,下穿严西湖段1.1千米。为确保顺利穿越严西湖,施工前反复对比,选择了最合适的盾构机,还邀请业内专家对施工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对施工监理人员进行详细交底;盾构机穿湖期间,建设者们运用盾构远程监控系统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同时,还采用无人机、望远镜和船只每日对严西湖水面进行巡视,“我们租了一条小渔船,配合无人机在湖面上巡查,通过查看水体有无冒泡等异常,及时发现问题,以便启动应急预案,保障应急救援工作可以及时、有效开展。”殷华斌介绍说。
在干净整洁的隧道里,武汉地铁集团二级项目经理周豪说:“隧道管片破损、错台、渗水等问题一直是盾构掘进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为了切实提高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我们从管片生产的源头开始就严格把关,努力打造无污染、无错台、无破损、无渗漏、无超限的‘五无隧道’。”
据介绍,武汉地铁19号线设计运营时速120公里,远期预留140公里运营条件,被称为武汉“跑得最快”的地铁线路。预计年内开通运营,届时光谷片区居民可通过19号线直达武汉火车站。
稳步迈入世界级地铁城市
6月4日下午,在武汉地铁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轨道上,测试列车5分钟一趟,在红霞村站到中医药大学站之间来回“驰骋”。
“这是一条无人驾驶线路,还要与一期站点对接,因此各系统调试周期是普通线路的数倍。”武汉地铁集团二级项目经理殷磊介绍,当前正在开展联调联试,围绕信号系统、车辆系统、综合监控系统、通信系统等进行一次系统性“体检”。在联调联试期间,项目团队盯紧重点部位,聚焦车站、场段、变电所等场所,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及检修维护、设备运行等工作,从严从实从细落实好各项安全防范措施。
在联调联试中,平顺的轨道得到了各方的肯定。施工方中铁上海工程局工程部部长周游告诉记者,5号线起点调整工程正是得益于他们将高铁技术“嫁接”到地铁轨道铺设中,把轨道铺设精度控制在1毫米内,大大高于行业3毫米的标准。“这将为乘客提供一个更舒适的乘坐体验。”
据悉,从2000年武汉第一条轨道交通线路开建以来,武汉轨道交通已实现“从无到有、从单条线到网络化”的历史转变,目前已开通运营11条线路共460公里,车站总数达291座,稳步跻身世界前十的“地铁大城”。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相关批复,至2026年武汉将形成14条地铁线路运营、总长约 660公里的轨道交通网,全面实现“主城成网、新城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