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地铁开通:文物保护首当其冲 文旅资源联成串
3月28日上午10时30分,河南洛阳地铁1号线19座车站全部开放,千年古都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历经3年9个月的建设,洛阳连接涧西、西工、老城、瀍河4个城市区,全长25公里。洛阳地铁的亮点很多,“古韵新风”是其主要的特点。其中,8座特色站装修风格分别以“唐风典词”“大宋之源”“花满洛城”“工业文明”“盛唐雄风”“两周故事”等为主题,电客车装饰则采用牡丹花开和丝绸之路相融合的设计方案,让洛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古老与现代、开放与创新”的独特魅力展现无遗。
主要文化景点,都被地铁1号线串联了起来。沿途将牡丹广场、周王城广场、应天门、丽景门、青年宫等洛阳主要客流集散点和文化景点串联在了一起。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说,洛阳的文化景观资源基本处于洛阳市区,地铁1号线、2号线经过的区域,基本把这些文化资源串联了起来,而地铁的快速高效通行,为来洛阳的游客构建了更加舒适的交通网络,也有助于洛阳打造“快旅慢游”服务体系。
地铁建设之初,为了统筹好地铁建设与文物保护的关系,洛阳市文物部门参与到洛阳地铁建设过程当中,深入开展文物考古勘探及发掘工作,对洛阳地铁1号线、2号线一期工程沿线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区段提出针对性建设施工建议。施工单位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单位所在区域的地铁埋深,将对文物产生的影响降至最小。“部分区域的地铁埋深达15米—18米,这样就可以完全避开文物层。虽然投入大了些、工程量大了些,但能把这些文物保护好也值得。”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负责人介绍。
地铁投入运营后,所产生的震动有可能对文物造成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洛阳地铁在建设之时全力做好“震源控制”这一关键环节。洛阳市轨道交通集团公司负责人说:“我们在地铁部分区段使用厚度35厘米的加强配筋管片,同步注浆并加强二次注浆以提高隧道刚度,减少地铁震动对文物建筑的影响。”